当前位置:吃什么容易怀孕历史三国时期胡遵、胡烈父子是什么人?最后的结局如何?
三国时期胡遵、胡烈父子是什么人?最后的结局如何?
2022-05-24

说到三国父子兵,那可是不少,像霍峻、霍弋父子,马腾、马超父子,孙坚、孙策父子等等,都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们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上阵父子兵、虎父无犬子的意义。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,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。

其中,就本文所要说的胡遵、胡烈父子,则和司马懿、司马昭父子产生了直接的关系。对于胡遵来说,曾是司马懿的部下,比如在消灭辽东公孙渊的战役中,胡遵就立下了战功。而就胡遵的儿子胡烈,则参加了司马昭发动的魏灭蜀之战。并且,在钟会图谋造反的时候,胡烈更是坚定不移地站到司马昭这一边。因此,非常明显的是,胡遵、胡烈父子,自然可以视为司马懿家族的心腹将领了。

一、胡遵

一方面,胡遵(?~256年),安定郡临泾县(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一带)人,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,曾担任卫将军。根据《三国志》等史料的记载,胡遵出身安定胡氏。景初二年(238年),辽东郡的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,这让魏明帝曹叡十分愤怒。于是,司马懿率领大军讨伐公孙渊。在这场战役中,胡遵作为司马懿的部下,击破了公孙渊的部下卑衍、杨祚,从而立下了战功。

嘉平三年(251年),司马懿病逝,享年七十三岁,辞郡公和殊礼,葬于首阳山,谥号宣文。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,追谥司马懿为宣王;其孙司马炎称帝后,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,庙号高祖。在司马懿去世后,胡遵依然站到了司马懿家族这一边。嘉平四年(252年)冬十一月,当时担任征东将军的胡遵与征南大将军王昶、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讨东吴,同年十二月,在东兴之战中,胡遵等人被东吴将领诸葛恪击败。不过,对于司马师和司马昭来说,并没有惩罚胡遵,反而继续重用这位将领。

正元二年(255年),胡遵升任卫将军。在汉末三国时期,卫将军执掌都城禁军,在地位上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等。所以,这意味着胡遵已经成为曹魏后期十分显赫的将领了。甘露元年(256年),胡遵去世。对此,司马昭追赠车骑将军,以此来肯定胡遵这位将领的功劳。

二、胡烈

另一方面,胡烈(220年―270年),字玄武,安定郡临泾县(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一带)人,是胡遵的儿子。甘露二年(257年),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兵变,并且联合东吴,东吴派朱异等支援他。对于诸葛诞之叛来说,是曹魏势力对司马懿家族的最后反扑。在这场战役中,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来对付诸葛诞。

与此同时,当时担任泰山郡太守的胡烈,派出五千人的军队突袭都陆,烧毁了东吴大军的重和粮草。正是因为粮草短缺,东吴的援军不得不选择退军。而这,促使诸葛诞最终被司马昭包围在寿春,并走向了败亡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司马昭可以顺利平定诸葛诞之叛,胡烈这位将领自然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。

根据《晋书》等史料的记载,景元二年(261年),胡烈担任襄阳郡的太守。景元四年(263年),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。在这场战役中,胡烈跟随钟会、邓艾攻打蜀汉。在邓艾兵临成都之后,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,这意味着蜀汉的灭亡。公元264年,蜀汉灭亡后,钟会勾结蜀汉将领姜维,想要在蜀地割据。为了能够成功起兵,钟会将胡烈等将领软禁起来。不过,胡烈之子胡渊,虽然当时只有18岁,却身先士卒,攻杀钟会,名扬远近。

泰始元年(265年),西晋取代曹魏之后,胡烈担任秦州刺史。在魏晋时期,刺史自然是相对较高的官职。而这,自然是对胡烈立场坚定的回报。在钟会造反的时候,正是因为胡烈等人誓死不从,导致钟会没能成功割据一方。

泰始四年至泰始五年(268年―269年),河西、陇西地区连年大旱,胡烈继任秦州刺史后,镇抚一方,先屯兵于高平川(今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),后来,胡烈派兵进占麦田一带的“河西鲜卑”聚居地。

泰始六年(270年),秃发树机能率领鲜卑部众与胡烈指挥的西晋大军在万斛堆(今宁夏中卫、甘肃靖远交界地区,黄河北岸腾格里沙漠南缘)进行交战,胡烈这位将领遭到敌军围困,因没有援军救援,最终兵败阵亡。对此,在笔者看来,西晋建立后,正是因为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袭扰,导致其无法立即着手消灭东吴。而在对抗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过程中,西晋更是损失了胡烈等将领。